毕业那会儿,
总约着不醉不归。
当最特别的毕业季,
遇上了最晚的端午节,
你会否饮下这杯雄黄酒,
再道一句珍重,与之惜别?
曾几何时,大众对“汉服”的理解,多来自影视剧、景区摆拍。而如今,随着“汉服”日渐出圈,它不再是外界眼中少见的复古衣物,而更鲜明的代表了袍子们对自我认知的宣读,同时也成为了商家和资本方们对未来的运筹,涟漪还在向外震荡。
前两天,在微博上看到一则新闻,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2020届毕业生穿汉服在校拍毕业照。Z时代的学子们在告别自己大学生涯时,用了紧跟时代的方式继续为自己发声。
自2002年开始至今的汉服文化运动,18年后的今天,还在延续。
汉服,全称是“汉民族传统服饰”,又称汉衣冠、汉服、华服,以“华夏-汉”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,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,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,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,是中国“衣冠上国”、“礼仪之邦”、“锦绣中华”、赛里斯国的体现,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,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。
设计独特、制作精良的汉服,是妥妥地被活化的「行走的艺术品」。
▲ 汉服爱好者给留学生在展示汉服(刘明珠摄)
汉服文化运动中的一个高光时刻,不得不提始于2013年的西塘汉服文化周,由著名词作人、导演方文山发起的汉服文化活动,以中华传统服饰文化、礼仪文化的弘扬及传承为根本目的,是中华传统服饰和传统礼仪文化大规模的呈现 。
每年十月底至十一月初在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西塘古镇举办,至今已连续举办七届。
据相关报道,2018年,为期四天的西塘汉服文化周,实名制穿汉服登记入园游客量达到4.6万人次,游客量17.3万人次;2019年相关活动吸引超10.8万人次参与,游客量22.5万人次。
▲ 西塘汉服文化周
这样的线下人流量,在当今的古镇旅游中,很傲人。因为有了人流量,就有了消费带动力。
线上,汉服社群的粉丝数量也从伊始的两位数到如今的百万级,自带产品消费的IP文化活动,植根于沉浸式场景的古镇,使得每一个参与者都能成为故事场景中的编剧和主角。一场出售关于古代生活的浪漫想象,浪漫中又透着熟悉的现实感的“运动”,让所有人都满怀期待。
与此同时,据汉服地图统计,2017年7月全球的汉服文化组织有1387家,而2019年增至2064家,两年时间增加了48.8%。热爱汉服的群体多以年轻人为主。根据天猫发布的《2018汉服消费人群报告》,2018年购买汉服的人数同比增长92%,其中“95后”成汉服购买主力军,占比48%。女性作为汉服圈的绝对主力,占比87%。
▲ SING女团
2018年,“汉服”关键词在天猫的搜索量已经超过“衬衫”。2019年3月淘宝发布的《2019中国时尚趋势报告》显示,在时尚搜索关键词趋势TOP10中,汉服位列女装排行榜的第三名和男装排行榜的第十名。同年9月,央视财经频道《经济信息联播》报道,估算目前全国汉服市场的消费人群已超过200万,产业总规模约为10.9亿元。
近18年的坎坷发展中,这个曾经小众的不能在小众的汉服市场,如今已到了让阿里和虎牙争相入局的格局。
▲ 淘宝女装首页板块
“国潮”成为淘宝流量扶持的重点,一年前的淘宝造物节首次将“国风”区作为整体板块推出。
在举国上下文化自信溯源和重建的大力推动下,国潮风大热。2019年5月,B站董事长陈睿在第七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介绍到,B站上的国风爱好者超过4000万,88%是95后出生的“Z世代”;国风相关的投稿数和UP主数分别同比增长达331%和304%。包括穿汉服在内,“国风”有多种表现类型,比如化古典妆容、创作中国风词句曲目,表演传统舞蹈和乐器等。
今天的国潮风已不再是简单元素的拼凑,而是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的递进。面对汹涌而来的传统复兴,更多的人可能处在一种明确感知趋势、却持有犹疑态度的复杂情绪中,我们拭目以待?摩拳擦掌?还是奔涌向前?不同的选择造就不同的未来。
新的“汉服运动”,或许已经意不在“复兴”。国潮风也以不可忽视的速度渗透进年轻人之外的更多消费层。当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交织,当消费中的文化内涵被更多的认可,如汉服出圈一般,人文消费势必乘着这股国潮风,吹入寻常百姓家。
将近端午
咱也赶一趟国潮
衣袂飘飘间
粽叶飘香
再向您道一声
端午节安康
上海品识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
地址:杨浦区辽阳路199号保利绿地广场J楼801室
电话:021-55571710
邮箱:pinshiculture@163.com
上海品识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
地址:杨浦区辽阳路199号保利绿地广场J楼801室
电话:021-55571710
邮箱:REGENSTONE@126.com